“雷电法王”电击警告!这是一段篱笆庄里不为
“网瘾”这个词,大家应该不陌生,一个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而引发的现象,即使有些人没有亲身感受,但多多少少也通过媒体报道、社交平台等渠道有一定的了解。相信大多数人对“网瘾”印象最深刻的,莫过于前些年治疗“网瘾”的新闻,对,就是那个被无数人讽刺的杨教授电击治疗法。
即使是在对上网、游戏这种行为逐渐宽容的如今,“杨教授”治疗法仍然存在,尤其是当电竞越发普遍,很多孩子沉浸在游戏,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电竞赛场上。而这些在家长眼里,是不务正业、是叛逆,于是,“谈游戏色变”,认为孩子病了,然后就送去治疗......
面对这样略带敏感题材,有些人站出来了,是不是需要做些什么。于是,以“网瘾少年'被治疗为原型改编的游戏——《篱笆庄秘闻》就诞生了,光看名字,是不是就觉得游戏有点毛骨悚然的即视感?
在游戏里玩家扮演的是一名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十七岁叛逆少女。母亲忙于生意,只给了你物质上的关爱。为了引起母亲关注,你一再出格,在多次逃课甚至辍学后,你被母亲连哄带骗送进篱笆庄里的一家网戒所"篱笆庄"进行治疗。
据多家媒体报道,该网戒所治好过许多染上网瘾以及患有其他精神问题的青少年,挽救了无数家庭。管理网戒所的心理学教授更是被家长们视同救世主,各个地方小报都对他赞誉有加。
可是,事实真的如此吗?网戒所真的可以帮你戒掉网瘾吗,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?
不言而喻,你进入篱笆庄的大门开始,一场噩梦就开始了!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收集证据,同时还要想办法逃离出去。可是,在这个过程中,你不知道遭受多少“罪”,更让人绝望的是随着故事剧情的发展,很多让人胆寒的现实被挖掘出来。
游戏是传统的文字冒险AVG,主要就是剧情走向+寻找线索解谜。解谜要素难度倒不是很大,仔细观察场景,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或许就可以很快被你找到线索。呆毛重点要说的是剧情,和很多AVG一样,游戏有多种结局,有happy end,也有bad end,到底是怎么结局,都是由你的每一步选择来决定的。
可是啊,有时候,明明知道可能另外一个选择,就会有比较完美的结局,但在下手选择时犹豫了,正如有句名人说的话:从来如此,便是对的吗?呆毛曾有一次,就是在这样的犹豫中,选择另外一个答案,然后游戏就over了。
即使如此,呆毛一点都不后悔,并不是几块钱的事情,而是在呆毛的观念里,既然这是一款真实改编的游戏,现实本来就充满着不完美,那么游戏如果太过于理想化,也只是短暂的心安理得而已。
令人深醒的剧情,由一个一个阴暗的画面+让人不自觉紧张的背景音乐衬托之下,显得更加触目惊心,极强的代入感将玩家带入主人公的世界里。哪怕没有经历那段被“治疗”黑历史的玩家,也很容易感同身受;当然了,如果曾经也被当作是叛逆少年,进过戒网所的玩家,玩这款游戏的过程,可能是一次一次伤疤被揭开的过程.....
但没关系,正如游戏结尾所述的那样:希望更多的阳光照进那些地方,也希望阳光能照进我们的内心深处。
游戏里,把这几年被广泛关注的“网瘾”题材,淋漓尽致展现在玩家面前。其实,游戏本身没有错,关键是我们如何来看待,要避免网瘾、戒掉网瘾,不能光靠“杨教授”,更需要家长、学校和作为孩子的自己一起努力:
家长:多给孩子一些关爱,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,更需要爱的陪伴;
学校:老师和同学多一些宽容和理解,少一些或言语或身体的暴力;
自己:学会自律、正直、善良,做一个阳光的人。
看似很虚晃的东西,但当你真正做下来,或许就会发现,真的有用呢。
客观来讲,抛开游戏题材,《篱笆庄秘闻》玩法总体比较传统,更不是十全十美。但作为被称之为“第九艺术”的游戏,呆毛认为,从某种意义上,游戏也可以扮演着一个“记录者”的身份,将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、现象,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,让更多人了解事情的真相,从中得到哪怕一点点正面的启发,这或许又是游戏更有价值的存在吧。
当然了,对于普通玩家来说,可能并不会关心游戏的社会价值,更多的是自己的精神寄托。在游戏中,你可以体验别样的人生,也可以“温故”自己曾经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,《》如此,《篱笆庄秘闻》也是如此。